行业资讯
Company News
6岁女孩网络爆红引热议——有远见的父母,舍得让孩子吃苦
近日,六岁的南京女孩周昭妍靠着吉他弹唱火爆外网,她的作品引来了500万人的围观、27万的点赞。虽然年仅六岁,但她学吉他已经三年了,已经熟练掌握吉他、钢琴、架子鼓等6种乐器。周昭妍六岁就如此优秀,并非旁人口中的“神童”,更多的是源于日复一日的练习。她平日保持每天2小时的练习时间,疫情期间每天的练习时间更是长达6个小时。
精彩弹幕,尽在客户端 
许多家长感叹,将别人家的孩子和疫情期间自己家的孩子对比后,发现差距很大。一些家长表示,自己家孩子练琴是三分钟热度,根本不会下苦功去练习。也有家长表示,孩子居家学习时,在学习方面也特别懒,做作业要么是糊弄了事,要么就直接不写。
有家长跟孩子讲道理,孩子却不信服。“你让他努力一下,他还反问‘为啥要这么吃苦啊?’现在的孩子成长环境跟我们小时候完全不一样了,完全没有努力拼搏的精神啊!”缺乏主动性、不愿意吃苦只想躺赢,是当下孩子身上的一种典型现象。如何才能让孩子拥有“勤学苦练”和“长期坚持”这两种品质?
心理解析
发掘孩子的内在动力
帮助孩子分析解决问题
特邀观察员:孙冬君(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心理教师)
孩子是否勤学苦练,跟他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。家庭环境不好的孩子,更想改变家庭命运;生活条件差的孩子,更想创造更美好的生活。而现今城市里,孩子家庭条件很好,衣食住行生活条件一应俱全,会导致孩子不会有更大的动力改变自己,因为他们的生活已经被满足,已经很完美。
对于城市里缺乏动力和目标的孩子,家长从兴趣入手、建立成就感、激励强化孩子的信心、培养孩子对行为的期待感,陪伴分享对于孩子就是最好的支持。
同时,孩子在9至10岁以后就有了自己的主见。在兴趣培养方面,如果孩子说不想继续坚持,家长可以倾听孩子的烦恼和困难,跟孩子一起分析不想坚持的原因:路途远、老师严厉、缺少玩的时间等;找到原因以后,一起解决问题,制定规则和行为边界。孩子和家长共同制定规则:是否坚持,坚持多长时间,达到什么成果;是否放弃,放弃以后怎样发展新兴趣,怎么坚持兴趣。根据规则,制定目标和需要完成的计划。家长与孩子明确可允许的行为边界是什么,没遵守规则将会受到什么惩罚,可以采用减去一次孩子想要的郊游、一次娱乐活动等,只要孩子愿接受和认可的方式都可以。
同时,引导孩子在兴趣领域获得成就感,让兴趣发展得立体而充实,比如,参加演出、表演比赛、展示等。这些活动的参与不仅丰富兴趣发展的过程,而且让孩子找到一些成就感,激励孩子继续坚持学习。
勤奋的品质需要“快乐”的体验作为保障
特邀观察员:洪明(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)
关于学习,古今中外崇尚勤学居多,才有“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”等等这样的诗句。但现在,很多人开始提倡快乐学习,似乎学习是一件可以轻轻松松的事情。怎么来看待勤学与乐学的关系呢?
首先,学习的成就与勤奋是成正比的,没有勤奋必定不会取得成就。坊间经常流传“一万小时定律”,这是英国作家格拉德威尔在《异类: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》一书中提出的观点,他说:“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,并非天资超人一等,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。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。”按照格拉德威尔的理解,要成为某个领域的翘楚,得需要1万小时持续不断的练习,如果每天坚持8小时,一周坚持5天,总共需要5年方可成功。虽然“一万小时定律”有点绝对化,但是没有勤奋和长期坚持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。六岁的南京女孩周昭妍之所以成功与她长期的坚持是分不开的。
其次,要想形成勤奋的品质还需要“快乐”的体验作为保障。勤奋就是长期的付出,包括体力和脑力。为什么有人能够愿意长期坚持不懈地付出呢?这里的密码就是学会利用“快乐”的力量作为保障。因为,快乐就是某种人的某种需求得到满足而获得的积极体验,这种体验是维持某种行为最大的力量。人们的需要主要有两类:一是本能性的,和与生俱来的生理需求满足紧密相关的,如吃喝玩乐;二是社会性的,是在实践和交往中形成的,如自主、尊严、价值感、成就感等。孩子小时候本能性的需求占主要地位,它是维持某种行为的直接力量;作为家长要慢慢培养和发展社会性的需要。
周昭妍的父母很“聪明”,一方面让孩子勤学苦练加巧练,另一方面想方设法地调动和满足孩子的高层次的社会性需要。他们的妙招就是利用网络力量,展示孩子的风采,获得大量的点赞,这样一来,孩子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用功的练琴之中了。
专家支招
孩子能吃苦需要
父母专注的陪伴和专业的引领
特邀观察员:蓝玫(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,新家庭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)
勤学苦练需要专业的引领,长期坚持背后是陪伴的力量,从来没有为了吃苦而吃下的苦。
在这个案例中,好多细节都可以给广大父母以启发:
第一,孩子父母对待音乐的态度。父母并没有把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,而是说“希望她可以一直这样享受音乐的快乐”。这样的目标更容易被孩子接受,也更容易让父母和孩子保持平和的心态、稳定的情绪。
第二,父亲在这几年里,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陪伴孩子了。可以看得出来,这位父亲的陪伴无疑是高质量的。每一个人的时间花在哪里,就会在哪里看到收获。时下很多父母陪伴孩子,往往盯着练习册、练习本、辅导材料,盯着孩子完成作业。可是往往忽略了,知识本身和获取知识的探索过程,带给一个人的收获和成功体验,才是让孩子愿意在这件事上“受苦”的根本原因。
第三,父亲本身是一个吉他老师,还开着一间琴行,孩子同时掌握了至少六种乐器。这一点可谓这个孩子得天独厚的优势了。一个人做一件事是从兴趣起步的,但后续的持续发展和长期坚持,必须要在专业引领下呈螺旋上升的态势,否则容易在低水平徘徊,并因无法突破而倦怠或放弃。在当下信息时代,对多数普通父母来说,则表现为一种选择相关专业课程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。
总之,现在的孩子并非怕吃苦,而是不愿意“傻吃苦”,他们需要的是父母更加智慧的专业引领和高质量的陪伴,以及勤学苦练过程中不断体验到的成就感。
请让你的期待适合孩子的成长
特邀观察员:王晓芳(北京市顺义一中附属小学校长)
如今,在家长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:欣赏别人家的娃。看人家的娃都是优点,看自己的娃缺点太多。为什么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?这一方面是以偏概全,家长往往在朋友圈看到聚光灯下的人家的娃,无限美好;而回看自己的娃,每天都用放大镜找问题。用人家的美好对比自己的不足,越比越让孩子没有信心。另一方面,是家长对孩子的高期待,导致希望孩子快速改进,但成长并非一日之功,习惯也并非一蹴而就,这就需要家长用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对孩子进行引导,同时对孩子有一个合理的期待,基于儿童的成长因人施策。
南京周昭妍家长恰恰对孩子有合适的期待,有正确的引导,有良好的陪伴,这让孩子能够在音乐的道路上每天坚持,甚至用允许孩子看喜欢的动画片和孩子进行音乐学习的调动。练习多长时间琴然后看多长时间动画片,孩子自己坚持多练一会儿琴然后再多看一会儿动画片,这是对孩子兴趣的引导和激励的有效方式,同时也是激发孩子自主管理自己行为的有效方式。
对于儿童来讲,“坚持”谈何容易,更多的是家长的陪伴与家长的智慧。让儿童坚持下去,换一种方式再坚持下去,直到成为他的兴趣,直到成长为自己无法割舍的爱好,直到坚持成为儿童的优秀品质。
因此,请让我们静下心来,耐心等等孩子的成长,让我们的期待适合孩子的成长。

其他新闻

全国免费咨询电话:0575-2300032
公司名称光谷网络有限公司
 公司地址浙江绍兴
版权所有:Copyright © 2002-2017 光谷网络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
友情链接

Copyright © 2002-2017 光谷网络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全国免费咨询电话:0575-2300032  公司地址浙江绍兴